《长江商报》 5年后,中国激光业将超过日本 -4008云顶国际集团

4008云顶国际集团-云顶国际8588yd

4008云顶国际集团-云顶国际8588yd 动态媒体聚焦

媒体聚焦

《长江商报》 5年后,中国激光业将超过日本

2013-06-19
播报新闻

        去年,武汉激光产业可谓利好不断,武汉东湖高新区拟设10亿元激光产业基金,国内大型的激光产业基地筹建正式拉开序幕,作为国家激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、国内激光龙头企业华工激光却缺席了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日前,华工科技常务副总裁闵大勇坦陈当时缺席的情由,华工激光已经过了花钱买地盖房子的阶段(当然也不可看轻其他公司有这种需求),更希望投钱从技术层面抱团并购。3年内必将并购海外公司,全面进军国际市场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激光产业应百花齐放

 

        6年前,武汉大型的三家激光企业——华工科技、楚天激光、团结激光欲“合三为一”,一举成为国内大型的激光企业航母。盛况却陡然生变,楚天激光于当年底打了退堂鼓,华工科技与团结激光也于2011年“分手”。华工激光已无意并购重组,而是苦练内功,埋头加速技术融合与内部调整。

        如今回望那次并购,我个人觉得,主要是因为技术融合不够,企业整合未达到预期。我更倾向于激光业百花齐放,不要为了扩大规模或占有市场而并购重组,否则事与愿违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以钢铁业为例,钢铁规模大,但存在同质化、产能过剩、竞争无序三种情况,导致国家竞争层面的损失很大。今年1月,工信部就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布指导意见,提出钢铁行业到2015年,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将达到60%左右。毫无疑问,钢铁产业的整合重组是十分必要的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但是,激光产品并不是固化的,激光产业虽有同质化因素,但不能笼统地说整合,更不要硬性地兼并重组。如果硬性地将同质化的东西整合到一块,不利于新技术发展。而且,激光业不存在过剩问题,目前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。因此,有实力的企业从战略布局、完善产业链、打造核心竞争力(技术融合)角度并购重组,倒是不错的选择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值得注意的是,有了技术做支撑,所有新的市场开拓都是基于不断发现新的应用领域,激光产业也不例外。一个七八人的激光公司,可以专注一个新领域,规模即便做不大,也可以做专做强。就我所知的欧美一些顶尖激光公司就是这样的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目前,华工激光从上游激光器到下游激光先进精密微细加工装备、大功率数控激光加工系统、激光再制造系统,形成完整的产业链。以后将重点发展到快速提高以应用为基础的集成能力,在汽车、高端装备等应用领域打造核心竞争力,并延伸产业链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那么,激光产业还有哪些新的应用领域与增长潜力呢?国航空、海洋装备等都有激光技术的高端应用,特别是飞机制造的零部件,大约有70%应用了激光技术,但是在飞机制造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,还未找到成熟稳定的应用方向,更未大规模大批量生产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从国防防御的角度来说,激光武器的研究与应用也亟待加强。过去,巡洋舰、航母等通过反导系统拦截来袭导弹,如果存量武器用完了怎么办呢?激光武器以光速精准盯住来袭目标,目标是跑不掉的,只要激光燃料充分,不用担心“火药”不够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得益于过去几年的技术融合与应用开发,华工激光在船舶激光切割焊接技术试验,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,将来或可研制激光钻井代替传统钻井,服务于石油钻井平台的应用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激光业战略支点意义更大

 

        就全国的激光产业来说,除了深圳大族激光与华工激光可匹敌外,其他激光企业完全都不是一个层级。就光谷的激光产业来说,尽管拥有大小激光企业50余家,激光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一半以上,但是群雄混战的无序竞争局面仍存,同质化东西仍太多。我并不太满意这种发展现状。最近10年,借助区位优势,华南等国内发达地区在激光应用市场的竞争力远远领先于武汉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拓展激光应用市场显得尤为重要。借助于光谷的品牌效应,光谷的一些激光公司也试图加快激光应用方面的发展。楚天激光转向激光医疗、激光文化领域,打造娱乐表演的激光主题公园,很有眼光。团结激光寻找加工服务的细分市场模式。他们都开始走自己的特色之路,做自己的细分市场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不过,不可忽视的是,未来激光产业的竞争还是核心技术的竞争。激光产业要立足于占领技术制高点,加强在光学、电子、机械等领域的应用水平,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,放大规模效应,如此才有可能形成千亿产业。任何一个产业,如果盲目追求产能,终究会付出代价。激光产业代表了我国先进科技水平,其战略支点意义非常大。华工激光先做好激光器,在核心技术方面下了很大功夫,所以发展后劲更足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此外,显示、芯片产业对激光产业有带动作用,但我国一直受制于人。我想,在制定光谷的激光产业规划并扶持方面,政府是否可以设计做激光器芯片呢?哪怕是前期不赚钱,政府也应加大投入,牵引两个产业发展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中、美、德将三强鼎立

 

        纵观全球,激光产业已经形成美国、德国、日本三强鼎立的局面。实际上,日本在激光精密加工系统领域的领先,得益于其数控机床技术较好嫁接到激光产业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不过,直觉告诉我,大概5年左右时间,中国将取代日本,在激光产业与美国、德国形成新的三强鼎立的格局。因为中国的激光市场最大,发展速度快,机床等相关技术也快速提高,对激光产业的牵引力比较大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远征国际化,应是当前中国激光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。其实,早在2000年之初,华工激光就制定国际化战略,并成功并购澳大利亚的法利莱公司,初次试水国际化。用欧美品牌,较好打开国际市场局面,并弥补公司的技术短板,现在发展很好。

 

        13年来,国内激光产业涉足国际并购的大手笔唯此一例。当然,放到整个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大背景下,中国公司面临的挑战与困难并不小。我感觉,走在前列的要数华为与联想。为什么呢?这与行业特征密不可分。因为联想的电子产品大多是标准化的,走出去的成本相对低些。而中国通信市场发展最快,华为作为技术领先者,产业规模非常大,所以能投钱“砸”市场,华为国际化战略首先是占领欧美市场制高点。加之,通信市场具有相对固定的云顶国际8588yd的解决方案,服务成本相对低些。

 

        但是,激光产业以产品为载体提供增值的科技服务,又很难通过国外代理商来实现。加之产业规模小,走出去的成本太高。所以,我个人不建议激光公司盲目地走出去。以华工激光为例,过去3年,我们奉行稳扎稳打的国际化战略,先后在泰国、越南、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设立七八个办事处,做好本地化。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地方呢?因为东南亚地区离国内市场近,我们的产品有价格优势,而且更易得到文化认同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当然,下一个3年,我们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激光产业第一方阵而努力,在国际化征途中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,我们在做好本地化基础上,必将并购海外公司,全面进入国际市场,真正变成一个综合实力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激光公司。需要提醒的是,我们的并购,不是着眼于规模,而是着眼于技术层面。欧美一些小公司如果拥有先进激光技术,并购的代价也不大,更有利于本地化。考虑长远、坚持、专注、做出特色,才是我们的宗旨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新闻链接:

 

网站地图